信息公开

当前位置: 首页 > 信息公开

leyu乐鱼(中国)官方网站(广东理工职业学院) 2018年工作要点

作者: 审核: 编辑:郑智源 来源: 发布时间:2018-10-30 浏览次数:



leyu乐鱼(中国)官方网站(广东理工职业学院)

2018年工作要点


2018年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,是改革开放四十周年,也是leyu乐鱼(中国)官方网站办学四十周年、广东理工职业学院进驻中山十周年。学校工作的总体要求是: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,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,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,对标“四个走在全国前列”,确立“开放办校、技术立校、创新强校、人才兴校、质量荣校”发展战略,认真开好党代会,高起点谋划和推进新时代学校事业发展,以“创新强校工程”建设为抓手,推进教育教学科研改革,加快推进leyu乐鱼(中国)官方网站体系转型发展,大力加强师资和干部队伍建设,大力推进智慧校园与大数据建设,大力促进校园文化建设,努力推进学校迈向国内一流的开放大学、特色鲜明的理工职院新征程。

一、推进全面从严治党,加强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

1.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,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更大功夫,进一步深刻理解这一思想的科学体系、精神实质和实践要求,真正做到学思用贯通、知信行统一,切实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、指导实践。抓好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,结合学校中心工作,全年开展不少于8次的集中学习活动。抓好党员干部和广大师生的政治理论学习,制定实施贴近师生生活的培训规划,推动全体党员干部、广大师生开展形式多样、内容丰富的学习培训。认真开展“不忘初心、牢记使命”主题教育,扎实推进“两学一做”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,创新和做实“三会一课”。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和广大师生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,牢固树立“四个意识”,不断坚定“四个自信”,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。认真做好统战工作,充分发挥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在学校改革发展中的作用。贯彻乡村振兴战略精神,落实扶贫责任。

2.认真开好党代会。按照省委组织部和省委教育工委工作部署,抓紧筹备召开学校党代会,做好党委换届工作,起草好党委工作报告和纪委工作报告,选好新一届党委和纪委领导班子。组织实施“大学习、深调研、真落实”,继续开展办学思想大讨论,召开学校发展战略研讨会,凝聚集体智慧,形成发展共识,高起点谋划学校事业发展新蓝图。

3.落实主体责任。坚持党建工作和中心工作一起谋划、一起部署、一起推进、一起考核,定期研究党建工作和党风廉政建设,建立健全工作例会制度,落实各方责任,形成工作合力。切实履行党委书记抓党建工作第一责任人职责,抓点示范,抓调查研究,按照党建责任清单,牵头抓好党建工作各项任务,坚持不懈落实班子成员“党政同责、一岗双责”责任。继续开展基层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考核,党总支书记及党支部书记述职全覆盖,层层传导压力,逐级落实责任。

4.狠抓基层党建。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,研制基层党建行动计划,开展基层党组织达标创优活动。今年确定为基层党建质量年,重点在对标争先,解决一些基层党组织弱化、虚化、边缘化问题,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坚强的战斗堡垒。开展基层组织换届选举,选好配强基层党组织负责人和专兼职党务干部。加强教师党支部建设,实施“双带头人”培育工程。推动党员发展标准化,党员教育经常化,党员管理科学化,严肃党内组织生活,完善基层基础服务保障,建立健全基层党建工作台账制度。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优势,丰富党组织活动形式,促进基层党建工作提质增效。继续实施基层党建“书记项目”,打造品牌项目。开展基层党建工作专项检查考核。强化《广东省党务管理系统》网络版的学习应用,加强党务干部队伍教育培训工作。

5.持之以恒正风肃纪。从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作风上全面彻底肃清李嘉、万庆良流毒影响,不断净化优化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政治生态环境。持续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,开展2017年度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落实情况检查考核,修订完善纪检监察规章制度,组织2018年纪律教育学习月活动。进一步做好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工作,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。落实谈话提醒,构建抓早抓小工作机制。加强廉政风险排查,做好信访核查工作,综合运用好“四种形态”,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。发挥二级党组织纪检委员和特邀监察员的作用,力求形成专兼结合的监督合力。开好专题民主生活会,严格执行《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》,落实民主集中制,驰而不息反“四风”、转作风。

6.抓好思想政治工作。加强意识形态工作,坚持定期研究校园安全工作制度、意识形态工作联席会议制度,校领导与分管单位(部门)主要负责人分别签订意识形态工作“六项责任制”责任书,建立一级抓一级,层层抓落实的安全稳定工作体系。落实党委书记思政课建设第一责任人责任,落实党委书记、校长思政第一课制度。按照“谁主管、谁负责”原则,切实加强对哲学社会科学课堂教学、报告会、研讨会、讲座、论坛等的管理。按要求落实教材审查制度。推进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。加强学生工作队伍、辅导员队伍建设。全面落实《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》,研制出台实施细则。加强新媒体环境下党建思想政治工作,打造多模块、多主题、多功能的思想政治建设栏目。启动“易班”平台建设。建立健全意识形态风险评估机制,防范非法宗教校园传教、网络舆情热点炒作、敌对势力渗透等事件的发生。

7.加强和改进宣传工作。加强与主流媒体的沟通联系,加大对学校重大决策、重要成果、各类先进人物、典型事迹的宣传力度。完成学校形象宣传片、招生宣传片拍摄工作。加强校园网络阵地的建设与管理,把握舆情动态,规范校内各单位(部门)微博、微信公众平台的运营管理,完善“学校—部门(院系)—基层班团”的立体化新媒体宣传架构。用好新媒体平台,开发十九大精神宣传微课程,在省委宣传部、省教育厅的指导下,与团省委合作,依托leyu乐鱼(中国)官方网站体系,推进系列微课程进网络、进系统、进社区、进全省高校,唱响网络主旋律。

二、创新体制机制,激发一体化发展活力

8.建立一体化发展机制。落实上级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精神,加强体制机制改革统筹谋划,以一体化发展为目标,研究建立一体化发展机制,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纵深发展

9.调整优化学校机构设置。贯彻落实一体化发展战略,研究和制订学校机构新设置方案,调整和优化学校内设机构,明确机构职责,落实部门职能,更好地服务学校发展需要

10.优化内部治理机制。做好“放管服”工作,按要求研制出台“学科专业设置”“岗位管理”“进人用人”“职称评审”“薪酬分配”“经费使用”等下放权力事项的具体管理制度或实施细则,特别要研制并实施好职称评审制度。推进二级管理落地,下放院系自主权,强化绩效考核,量化考核指标,优化人事管理制度与激励机制,以贡献、绩效、创新为标准,强化对突出人才的激励,形成重贡献、重绩效、重创新的人才激励机制。

11.深入推进依法治校。以广东省依法治校示范校的建设标准为要求,高质量推进学校依法治校工作。强化章程在学校依法自主办学、实施管理和履行公共职能方面的基础性作用。落实问责制,完善政治纪律、组织人事纪律、财经纪律,对工作中的失职失责行为严格问责。加强制度建设,修订完善校内各项管理制度,不断加强学校规范管理。

12.完善民主管理。健全师生员工参与民主管理和监督的工作机制,发挥教职工代表大会和群众组织的作用,开好“双代会”,落实提案办理工作。持续推进重大决策、重大事项、重要制度等校务公开,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,提高工作透明度,畅通监督渠道,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。

三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,不断提高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

13.加强开放大学学科专业建设。推动学科专业建设与产业转型升级相适应,完善开大学科专业发展规划,推进以理工专业为基础开发开大本科专业。以标准化等省级专业为龙头,重点推进本科专业建设。对标《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》,完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。新增本科专业2-4个,着力培育省级专业1-2个、省级教学团队1-2个、省级教学名师1-2位。筹备申报硕士点建设单位。完善学士学位授予相关制度。

14.加大理工职院品牌专业建设力度。健全专业设置、优化和调整机制,加强专业负责人和带头人建设,推动形成就业与招生计划、人才培养联动机制。开展工业机器人技术、工业设计(智能夹具设计)、老年服务与管理、物联网工程技术、移动应用开发、无人机应用技术、机械制造与自动化等新专业人才培养工作。以“互联网 ”改造服务类专业,突出信息技术特色。开展健康管理、互联网金融等新专业人才培养工作。基本完成“互联网 服务”云平台建设。新增2-3个工科类专业、1-2个其他类专业,着力培育省级二类品牌专业2—3个、省级教学团队1-2个、省级教学名师1-2位。努力推进社工专业省级资源库升级为国家资源库。结合政策文件,启动高水平高职专业建设计划,以国家级示范专业、省级品牌专业及重点专业为龙头,带动促进专业群建设,形成区域产业离不开、业内高度认同、国际可交流的高水平专业,努力申报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项目。

15.推进课程资源共建共享。以课程改革为突破口,研究制订专本融通的课程体系。启动开大首批本科课程改造工作。完善实施课程资源建设制度,制定课程建设标准,提升课程资源建设质量。以“leyu乐鱼(中国)官方网站课程视频网”为基础,建设“leyu乐鱼(中国)官方网站数字化教育资源库”,统筹推进各类数字化课程资源的共建共享。在理工职院扩大共享开大课程试点范围。促进理工校级精品课程升级为精品资源共享课。推进在其他高校开展标准化公共课程试点工作。着力培育3—6门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,努力培育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。开发30门传统优秀文化微课程。

16.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。创新人才培养模式,深化线上线下混合式开放教学模式改革,开展广开首届毕业生追踪调查,优化人才培养方案。推进高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。深入推进实践教学改革,力争实现高职实践性教学课时不少于总课时的50%。建设质量信息管理系统,加强对人才培养数据的分析与应用,充分利用开放大学优质网络资源,完善过程信息监测分析机制与质量事故预警机制。强化创新创业教育,加强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建设。力争实现国家级教学成果奖重大突破,培养创业实践精英团队2—3个。加大学生科技立项支持工作力度,打造学生技术技能提升平台,举办第八届大学生技能创新节。

17.推进中高本衔接试点。扩大广东理工专本衔接协同育人试点范围,争取省教育厅支持,在其他高职院校逐步开展、扩大专本衔接协同育人试点。加强对中高衔接试点的质量监控,确保人才培养质量,新增1-2个中高衔接协同育人试点专业,探索形成职业教育与开放教育衔接融通模式。在广东理工启动标准化工程辅修专业教育试点。

18.统筹做好招生就业工作。加强招生宣传工作信息化建设,保持招生规模稳定并适度增长。积极稳妥推进开放教育合作办学,以中高职院校为合作重点,促进leyu乐鱼(中国)官方网站招生办学规模与效益协调发展。严格做好自主招生相关工作,严肃考试招生工作纪律。加强就业指导与服务,不断提高就业质量。

四、推进协同发展,加强产教融合与国际交流合作  

19.深化产教融合。深化体制机制改革,大力推进高职教育“引企入教”,在专业规划、教材开发、教学设计、课程设置、实习实训等环节中融入企业主体,新设专业原则上应有相关行业企业参与,推行面向企业真实生产环境的任务式培养模式。创新校企合作模式,以引企驻校、引校进企、校企一体等方式,吸引优势企业共建共享生产性实训基地,成立企业工作室、实验室、创新基地、实践基地。推进与企业联盟、与行业联合、同园区联结,探索混合所有制模式,以开放教育专业和高职教育专业为纽带,面向区域产业布局,共建产业学院。举办第十届校企合作联谊大会,落实合作项目。进一步做好广东理工职业教育集团工作,真正发挥职教集团深化产教融合的重要作用。

20.持续推行现代学徒制。坚持工学结合办学,以投资与理财专业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改革为基础,对于技术性、实践性较强的专业,积极推行现代学徒制和企业新型学徒制,推动学校招生与企业招工相衔接,校企育人“双重主体”,学生学徒“双重身份”,学校、企业和学生三方权利义务关系明晰,实现产教协同育人。

21.加强国(境)外交流与合作办学。自觉对标学习型社会建设、“一带一路”、乡村振兴战略和粤港澳大湾区战略,合作筹建学习型社会研究院、乡村建设学院、工匠学院,努力开展与世界高水平大学的交流合作,推进建立粤港澳台远程教育高校联盟。深化与新西兰尼尔森马尔伯勒理工学院的多层次合作。加强与欧洲学习共同体、台湾空中大学、英国开放大学等境外国外机构和学校的交流与合作,引进优质教育资源。

五、聚焦主责主业,大力加强高素质专业化队伍建设

22.加强干部队伍建设。按照《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》《事业单位领导人员管理暂行规定》要求,及时制定、修订干部管理制度。开展中层干部换届工作,按照德才兼备要求选人用人,落实好“凡提四必”等制度,推行政治审查和廉洁把关“双签字”,坚决防止“带病提拔”,按照“制度、岗位、事业”要求,选强配优中层干部队伍。加强年轻干部队伍建设,大力做好年轻干部培养工作。加强专业化建设,积极推动领导干部大规模轮训工作,多形式、多层面开展干部培训学习,实现处级、科级干部培训全覆盖。突出严管厚爱相结合管理监督干部,把作风建设作为重要着力点,完成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及抽查核实,严格中层干部及保密人员出国(境)审批和监督,开展离任和任内经济责任审计。加强干部对外交流学习,不断提高干部工作的效率与质量,发挥领导干部模范带头作用。

23.内培外引加强师资队伍建设。全面加强师德师风建设,实施师德师风建设工程。大力提升教师专业素质能力,建立健全教师培养培训体系,推动信息技术与教师培训有机融合,紧密结合教育教学一线实际,支持教师在职提升学历,鼓励教师参加国培计划、申请海外研修访学,造就学科知识扎实、专业能力突出、教育情怀深厚的高素质创新型教师。落实《引进高层次人才管理办法》,按照教授、博士等高层次人才三年翻番的目标,重点引进学术造诣深、专业能力强,在国(境)内外有较高知名度的行业领军人物、学科专业带头人、技能大师、能工巧匠,以及具有发展潜力的青年学术骨干,加快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师资队伍。加强高层次人才发展平台建设,健全教师发展激励机制,重点奖励贡献突出的教学一线教师。建立学科带头人制度,推动与企业合作共建“双师型”教师培养培训基地,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。

六、加快信息化步伐,推进智慧校园与大数据建设

24.建设智慧学习空间。建设数据共享与数据分析应用平台,完善教学平台功能,实现教务平台与教学平台的对接,实现各应用系统的信息整合与共享,打破信息孤岛,形成大数据中心,最大限度地支持学分制管理、个性化教学与服务。提升学校信息化治理水平,增强信息化办公系统功能,形成“互联网 政务”高效服务平台,完成校园一卡通新的应用系统建设,更简约便捷地服务基层、服务师生。努力构建以移动终端、智慧教室、智慧校园、智慧教育云等为主要标志的智慧教育环境。力争申报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实验校项目。

25.启动实施智慧教育创新引领行动。优化学校大数据中心,努力对接粤教云,探索建立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体系,逐步探索以自主学习、个性化学习、协作学习、泛在学习为主要特征的智慧学与教。逐步构建智慧教育支持全民学习网络体系,探索“网络无缝覆盖、资源按需服务、应用融合创新、机制协调高效、服务体系健全”的智慧教育体系,服务学习型社会。

七、服务终身学习,加强学习型社会支撑平台和内涵建设

26.建立科技研发及成果转化平台。提升科技服务能力与水平,与知名大学、专业机构、企业合作,建设科研及成果转化平台,重点推进远程教育、教育标准化、智能机器人、文化力等科研平台建设,积极鼓励申报横向课题,加强课题研究与成果转化。积极申报终身教育省级智库。加强科研团队建设和培育重大科研项目。创新科研管理制度,建立教师科研工作量考核机制,量化考核指标。完善科研激励机制。起草《广东省终身教育促进条例(代拟稿)》,逐步推动终身教育立法工作。

27.实施终身教育资历框架等级标准。按照省教育厅的部署,大力推进广东终身教育资历框架等级标准的宣贯、培训与实施,在学校内部以及其他标准起草单位率先开展试点。推动省教育厅部署专业教学标准对标试点工作,研制职业资格证书与标准对接方案,研制资历框架等级标准体系。推进汽车业(后市场)、机械制造业两个能力标准的研制,形成行业能力标准研制通用范式,启动1-2个行业能力标准研制。推动成立终身教育标准化技术委员会。完成学分银行信息管理平台项目一期建设工作。

28.拓展广东终身学习网。持续推进终身学习网的建设,探索建立三级联动共享模式及运行机制,完善终身学习平台。统筹推进全省社区教育和老年教育工作,建设线上线下老年开放大学,高标准建设实体基地。推广“互联网 金融教育”进社区项目,开发线上健康教育、家庭教育等特色项目。推进成立广东省终身教育服务指导中心,编纂社区教育资源目录,探索网络资源共建共享机制。开发非学历教育线上线下培训项目,办好5个省培强师工程项目,开发粤港澳社区教育培训项目。

29.提升leyu乐鱼(中国)官方网站体系整体水平。加强分类指导,继续推进基层电大向开放大学转型发展。指导制订市县开放大学建设方案,完成全省基层开放大学的更名及挂牌工作,更好地服务全民终身教育。提升服务基层开放大学的能力与水平,推进资源共建共享,探索与地市和行业共建专业学院或产业学院,服务区域产业转型升级。统筹leyu乐鱼(中国)官方网站章程与基层开大章程建设的整体设计工作。

八、建设美丽校园,不断提升师生获得感和幸福感

30.开展办学40周年校庆活动。谋划好校庆主题及系列活动,认真总结四十年的发展成就和办学经验,进一步凝练办学传统和开大精神,为新时代开放大学的建设和发展提供精神资源和动力,筹建校史馆、编辑校史,开展“开放之星”杰出校友评选活动,举办“难忘开大(电大)”征文活动、书画展、校史展,拍录杰出校友采访视频,请杰出校友录制系列微课等等。拍摄校庆宣传片,总结宣传学校办学成就和社会贡献。举办新时代开放大学建设高端论坛。

31.加强校园文化建设。大力加强校园绿化、净化、美化工作,注重校园人文景观和文化建设,努力打造高水平的文化校园和文明校园。组织“文化名师、工艺大师、行业翘楚进校园”,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,培养校园文化活动精品,组织“毕业文化周”“迎新文化周”“五桂山大讲堂”等活动,举办第十四届校园文化艺术节、校园网络文化节,促进以文化人、以文育人。

32.加强基础建设。持续推进中山校区基本建设,启动运动场馆建设工程,着力推进中山校区图书馆工程后续建设和校中村管理工作。做好已建楼宇的规划验收、房产证的办理工作。做好校本部下塘西路23号大楼的规划设计、改造装修工作。

33.加强中山校区管理。贯彻落实《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山校区管理意见》《关于做好校领导中山值班安排的通知》,强化校领导对中山校区各项工作的指导管理,提升职能部门对中山校区的服务水平。做好中山校区教职工的支持保障工作,加快建设新教师公寓,建好双向视频会议室,研制出台倾斜政策,充分发挥激励机制导向作用,促进教职工乐意到中山校区工作、安心在中山校区上班。

34.建设和谐平安校园。落实安全稳定工作责任,加强学校安全管理,开展安全检查考核,做好安全警示教育工作,消除学校治安、水电、消防、交通、餐饮等各种隐患,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。规范勤工助学工作,创新资助育人途径。办好“十大自强之星”活动。加强心理健康教育,强化二级心理辅导站在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中的枢纽作用,着力提升学生心理素质。根据国家政策、学校情况,加快拉平两类不同编制人员的收入差距,努力提高全体教职工待遇。


手机版